ZBLOG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子烟大全 > 正文

电子烟大全

让撂荒地变“金土地”!这位高海拔山区“守山人”不简单-云南会泽:绿肥轮作促肥力 冬闲地变“聚宝盆”

admin2024-04-20电子烟大全7

让撂荒地变“金土地”!这位高海拔山区“守山人”不简单

卷心菜、棒菜、白萝卜、大青菜、豌豆……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之后,一大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高山蔬菜园出现在记者眼前。近日,记者来到了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蒿枝坪村,很难想象这里在两年之前还是一大片撂荒地。

这里有新能源烤房、大型拖拉机,旁边有一座小房子,房檐下挂着腊肉,生活气息十足。记者到时,正好赶上中午饭点,烟农王树杰和厨师正在给工人做饭。今年50岁的王树杰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扎根”两年了,他笑着说自己是“新一代守山人”。

这片土地平均海拔2300多米。原来,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虽然有村民尝试过种植蔬菜,但因为产量过低、效益不高而告终。后来,这里的村民渐渐放弃了种地,而是选择外出务工,这里由此撂荒了很长时间。

王树杰在高山上种植的蔬菜。

王树杰是盐边县红格镇和爱村人,距离这里100公里,种烟已经27年了。最近几年,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土地种植烟叶,听盐边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红果烟叶收购点点长罗泽国说这里有闲置土地,他就跟着过来看了几次,觉得这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烟叶和高山生态蔬菜,就决定租下来,并签了五年合同。

“为什么会想来外乡种烟呢?”记者问。

王树杰不假思索地说:“就两个字——稳定!我也想过换个行业,单纯种水果蔬菜,但价格不稳定,不像种植烟叶有保障。我去年种了400亩烟叶,卖了212万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种这么多亩烟叶辛苦吗?能管得过来吗?”记者问。

“我现在种烟主要是请工人,用工高峰期一天能有50多人,常年也会有五六个人在。去年我光给工人开工资就花了76万元。”王树杰搓着手上的老茧说,“刚开始的时候,村民都不懂烟叶种植技术,我还担心请不到工人。蒿枝坪村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就发动大家来我地里务工增收。村民们发现有收益又能学到种烟技术,就都愿意来了。”

旁边52岁的彝族村民刘天发凑过来说:“我跟媳妇去年都在这里打工,再加上土地租金,一年能收入八九万元,比在外面打工赚得还多。树杰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跟着他干,能挣到钱,也能照顾家人。”

遇到记者不认识的蔬菜,王树杰拔出一棵菜向记者介绍。

“我种了200亩豌豆,又种了60多亩蔬菜,蔬菜包括棒菜、大青菜等。”王树杰介绍,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他把种植烤烟后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在承包的基地内规模种植莴笋、棒菜、莲白、四季豆、红萝卜、大白萝卜等,填满土地“空档期”,实现高海拔山区产业“两条腿”走路。

“60亩蔬菜,也算是个‘菜农’了!”记者感叹。

“走,我带你到地里看看!”王树杰招呼着记者。

拐上一个弯道,一条笔直的路在高山上延伸,两旁绿意盎然。记者了解到,刚租下来这片土地时,王树杰先是把土地重新整理,使得土地更利于机械化作业。

“高山蔬菜在季节上有很大优势,能够实现错季错峰上市,时间差可以使高山蔬菜能够以较高价格进入市场,填补市场空缺。同时,独特的高山气候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使蔬菜受病虫害影响较少,加上蔬菜用的都是有机肥,没有农药残留,不愁销路。”王树杰说。

记者看到蔬菜地里,喷灌设备正在给蔬菜浇水。王树杰介绍:“这种喷灌对蔬菜成长特别好。这要多亏烟草公司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让我在种烟时省时省力,也让我在种植蔬菜时减少了不少工序,还降低了成本。”

“烟草公司的烟技员经常过来,教我一些新的种植技术。”王树杰感慨地说,“过去这里种不了蔬菜,主要是因为干旱缺水,如今有了烟草公司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能种植烤烟,还能种出优质蔬菜。”

“你多久回一次家呢?”记者最后关切地问。

“一年到头都挺忙,几乎不回家。”王树杰指了指田边的小房子说,“这间房以前是一个守山人住,用于山区防火,现在我就是‘新一代守山人’。最近我们正在和村里一起探索适合高山种植的蔬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蒿枝坪的这片山坡上,“撂荒地”变身“金土地”,“铁杆烟农”王树杰也化身“新一代守山人”,为这里的村民带来新的致富希望。

陕西安康旬阳:攒劲种烤烟,不负好春光

雨水时节,又是一年春耕忙。日前,走进陕西安康旬阳烟区,但见烟田里人头攒动,烟农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建棚育苗、深翻整地、备土备料、修整子床,一副副“春耕备耕图”徐徐展开。

在金寨镇张河村漂浮育苗工场,旬阳县局党员先锋队早早赶到现场,助力漂浮育苗工作。11个育苗中棚一字儿排开,棚内苗池如新、水平如镜;棚外场地旁基质堆积如山,托盘整齐摆放,消毒液准备就绪,润民烟农合作社的工人们精神抖擞,各就各位。

只见电源轻轻合上,自动装盘机飞快转动起来,在旬阳县局党员先锋队、工人们和自动装盘机的共同合作下,拌料、上料、装盘、播种、裂解、覆土等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进行着。不一会儿,一个个育苗托盘被“请进”育苗中棚,整齐有序“漂浮”在水中,静待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烟苗。

据旬阳县局(分公司)烟叶股副股长刘永锋介绍,2021年全县两段育苗工作于2月20日全面结束,共育苗253处、6183床;4处漂浮育苗将在3月2日前全面结束。“两种育苗方式完全可满足2021年烤烟大田用苗需求”。刘永锋说。

在金寨镇谭家院社区六组,45岁的烟农朱章斌正在烟田熟练操纵着旋耕机,他趁着最近晴好天气,启动春耕整地工作。

在乡亲们眼中,朱章斌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2017年以前,开过大车、上过建筑、打过零工的朱章斌,愣是没挣到钱,还欠下一屁股债。因为老家不通路、不通水,加之父亲多病,还加入到贫困户行列,好胜心强的朱章斌感觉很没面子。但现实生活给他上了一课:“那时父亲要治病、孩子要上学、家庭要生活,经济周转不过,借钱别人都不放心,怕我烂账多,有借无还。”朱章斌说。

2018年,朱章斌种植烤烟40亩,当年实现脱贫目标。连续3年,将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70亩,还清了旧债、建起了新房、购买了小车,成了金寨镇远近有名的“产业大户”。

谈起今年烟叶生产,朱章斌信心满满:“今年烟叶价格上浮5%,烟草公司又给那么多扶持,不栽烟都亏大了。今年我这一片山海拔高度合适,刚好符合布局调整要求,准备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

朱章斌边说边向笔者指着山上那片刚开的荒地说:“你看,那片撂荒地有50多亩,非常适宜种植烤烟,年前我请挖掘机把撂荒地又全部深翻了一遍,今年肯定能长好烟。”

在千亩村示范园棕溪镇王院村,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三条烟田机耕路蜿蜒盘旋向山上延伸。烟农们有的自发组织起来,加入到修路行列中;有的请来挖掘机,深翻早已撂荒的土地;有的正在储备营养土,为烟苗假植做准备...

柯美满是王院村四组的一位铁杆烟农,生产水平高,连续种烟20余年从未间断。因为种植烤烟,也使他收获颇丰:盖起了楼房、购置了农用车、添置了家具,还供应2个孩子上大学。看到山上撂荒地即将通车,柯美满别提有多高兴了:“做梦都没有想到山上会通路。我山上那块地种烟好得很,就是烟叶难得背。现在路通了,三轮车还能直接开到烟田,省大事了。”

说话间,柯美满整理起旋耕机,只见他熟练地卸掉深耕齿,换上旋耕片,发响马达,顺着刚修建的烟田机耕路,一路开进深翻的烟田。

在柯美满的熟练操作下,只见旋耕片飞快地旋转着,伴随着马达声,一个个土疙瘩在旋耕片的作用下迅速变身,化为细细的泥土。不一会儿,整地任务轻松搞定。

春光无限好,奋战正当时,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奋斗征程。喜看这些烟叶战线员工和烟农们,在田间地头攒劲种烤烟,不负好春光!

云南会泽:绿肥轮作促肥力 冬闲地变“聚宝盆”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桑坝村是当地乡镇绿肥轮作面积最大的村子,“烤烟 绿肥”的轮作面积达100%,真正实现让冬闲地变增收地,让冬闲地变“聚宝盆”。

雨碌乡村民王怀明笑呵呵地说:“这个冬天我种植了208亩绿肥,烟草公司每亩补助30元,光绿肥种植就得到补助6240元。按照明年化肥使用量减少20%,绿肥种植提前为明年种烟每亩提前节约成本300元。”

会泽县以合理开发利用冬闲烟田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实现化肥用量负增长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农民受益”的原则,共种植绿肥40万亩,涉及14个乡镇、47个村民小组、588户农户,户均种植绿肥22.1亩,助力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冬春畜草饲料供应,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马桑坝村绿肥轮作。

会泽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徐玉峰说:“这种开满紫色小花的植物叫作‘紫花苕’,又叫绿肥。种植绿肥,土地增肥效果更喜人。”由于绿肥根系发达,抗旱、抗寒,种植后可迅速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而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后作增产增收,生态效益显著。实施烟绿肥轮作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大量优质、高产的饲料,对于解决牲畜冬春饲料短缺、草畜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绿肥直接翻压还田和间接还田,土壤有机质大幅增加,化肥施用量大幅减少,三四个月的时间即可使烟地肥力恢复到良好状态,为烟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地资源保障。

据悉,曲靖市烟草公司会泽分公司安排补助资金39万元,对会泽县烟田地前作种植绿肥翻压还田示范样板进行专项补贴。其中,种植冬绿肥翻压还田核心示范面积1.3万亩,冬闲田地得到有效利用,绿肥翻压还田率不低于80%(包括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可使下茬作物烤烟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预计绿肥种植后每亩节本增效达到300元以上。

王怀明表示:“我就是依靠种烤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这么多年,家里大大小小的开支都全靠这棵烤烟,如今孩子们都已学业有成,家里也修建了楼房,买了各种家用电器,现在我也可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眼前,区别于以往冬季广袤土地的寂寞,紫花苕星星点点绽放,为冬天的土壤带来一片生机。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经济作物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秋冬季和小春作物的种植推广力度,实行烤烟、玉米等经济作物和绿肥作物的田间有效轮作,将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土壤肥力增加,化肥使用减少,节省了农户成本,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乡村环境,耕作出“1 1>2”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更添新气象。

冬闲地变“绿宝盆” 烟菜接茬喜迎丰收

寒冬腊月,万物凋零的季节,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入目尽是一片绿色、生机盎然的景象,眼下正值红菜苔采收的黄金期,村民们身背绿色小背篓,手戴“大拇哥”在地里干得热火朝天。

白岩坪工人们正在采摘红菜苔。(陈明珠 摄)

“像这种被霜冻过的和老叶子就不要了,剔叶子的时候要向上撕,不要伤到里面的嫩茎,不然水分流失再运出去就不新鲜了。”路边的陈老三一边将捆扎好的菜苔整齐摆放到框里,一边交待着工人采摘红菜苔的注意事项。

“我今年承包了200亩地种红菜苔,产量还不错,从11月下旬采收到今天,已经有三四万斤了,我的红菜苔卖相好口感好,客户都喜欢从我这订货,当地一斤能卖到三块二,通过冷链运输,一晚上的时间就能运到到广州、长沙等地,价格翻番,最好的时候能卖到八元一斤,忙时一天要请二三十名工人,光劳务费每天都要结出去四五千元呢。”陈老三一边笑着跟笔者说一边将采摘好的红菜苔搬运上车。据他介绍,今年是他种植红菜苔的第三年了,每年靠这几个月就能赚个7、8万,而且既不耽误后续种植,又能改良土壤,不少村民都乐意合作,互惠共赢。

陈老三与工人将采摘的红菜苔装框。(陈明珠 摄)

“从红菜苔移栽开始到现在的采摘,我来这干了两个多月了,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外面打工的小姐妹都羡慕我在家附近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都想回来呢。”家住白岩坪的王桂菊满面笑容的说。

红菜苔采摘从当年11月持续到来年3月,村民们每天可赚80到100元不等,解决了百余名工人春节期间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白岩坪工人们正在采摘红菜苔。(陈明珠 摄)

产业兴乡村,融合发展“烟 N”。近年来岑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各乡镇合作社,以“政府 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烤烟种植后的闲置土地,开展红菜苔、白菜苔等蔬菜接茬种植,年均亩产值4000元以上,据统计今年当地烟叶种植亩产值4000元以上,实行烟 菜接茬区域合计实现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0000人次,收入100余万元。烟菜接茬不仅实现了闲置资源的综合利用,变“闲”为“宝”,而且还为农户增收带来新动能,为农业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注入了新动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河南中烟洛阳卷烟厂:这个驻村书记不简单

当清晨的第一抹朝霞洒向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纸房镇邓岭村文化活动广场,村民邓学武轻踮着脚尖哼着小曲,开始了一天的惬意劳作。多年前还住着土坯房的他,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自己生活了半生的贫瘠的小山村,如今美成了公园的模样。不出村就能就业,不奔波就有钱拿,让邓学武感觉如今的光景咋那么甜。

“李书记,今天的谷子育苗专家课,我听得可认真了,一会就去地里试试,今年我家的谷子肯定结得好。”在嵩县纸坊镇邓岭村技能培训中心,正进行着一场小米种植培训会。村民口中的这位李书记,是河南中烟洛阳卷烟厂驻邓岭村的第一书记李远。从机关大楼转战到田间地头,一晃四年时间,李远经历的不只是工作场所与身份的转变。

扎下根,将个人融入村级事业

“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这三难,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深深地困扰着邓岭村的597户2372口人。作为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以前的邓岭村只有一条不到2米宽的通村土路,村民遇到急事,连电话都不能畅通,“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贫困发生率高,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基础薄弱,是当时邓岭村的状态。

2019年李远来到邓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自到邓岭,小麦玉米收割、土地灌溉、危房排查、蔬菜外销……成了李远的“拿手活”。为了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他走遍全村的房前屋后,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并与村“两委”团结协作,改造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让邓岭村焕发新生机。

“孩他爹,这回回来就留家吧,现在村里发展快,有你在日子过着更有盼头。”刘嫂对务工回村的老伴讲。

“半年没回村,这柏油路又扩了?”说着老邓用脚使劲跺了跺村里新铺成的8米柏油路,好似要丈量出这条“新路”的质量。

“回来肯定好,留在家里能弄啥?”

“李远书记知道咱家情况,说了只要你愿意,可以推荐你跟着村里工程队。”

“放心嘞,你这瓦匠手艺不会荒。”

“这个干部不孬,看来是个真干实事的!”看到干实事的干部来了,群众便从心里开始支持李远,有好的意见建议也都能主动提出来。

多路跑,找准产业帮扶结合点

“哞哞哞”隔着圈舍,远远就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牛叫声。走进邓岭的肉牛养殖场,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牛倌马双立正在给牛舍里的肉牛添加新鲜饲料。一头头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的夏洛莱繁殖牛悠闲地享受着“美食”。牛场规划选址、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草料加工每个环节都瞧得见李远忙碌的身影。只有热情没有技术可不行,作为洛阳卷烟厂重点帮扶项目,李远多次邀请省农科院畜牧专家,为养殖户提供“手把手、面对面”地咨询和指导,帮助养殖户解决疑难问题。发展“牛”经济,过上“牛”日子对于养殖户来说再也不是单单的“镜中月”“水中花”。

老话讲,“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李远深知,养殖产业虽然收益高,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相对较大。为了实现多条腿走致富路,他积极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根据邓岭村海拔偏高,光照资源充沛,有闲置土地的实情情况,和村党总支书记邓全立谋划,决定把光伏并网发电工程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点项目。

村民潘姐是邓岭村第一批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村民之一,她将屋顶租给光伏发电公司,按照家里屋顶的租赁面积,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收益,更让她满意的是,从投资、安装、并网到后期维护,光伏发电公司照单全收,很是省心。现在每天,潘姐都很乐意站在自家屋顶上眺望远方,远远望去那一片“铁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蓝盈盈的光。

兴文化,陶育文明新风润心田

除了坚守为村民谋幸福的信念,李远还始终坚持“致富更要立德”,致力推进邓岭村文明乡风建设,让邓岭百姓成为口袋富有,精神富足的“双富”村民。

2022年5月7日与往常些许不同,天空中染满了红,邓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楼前挤满了村民。

“快看,卷烟厂的小同志来给咱们讲法律知识了。”

“法律?这离咱们老远嘞。”

活动一开始,宣讲员们就犯了难。村民对这些专业术语提不起兴趣这可怎么办。怎么把晦涩的“法言法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怎么把普法话题拉得和村民们更近一些。“走,咱们去请教李书记。”得知情况后李远很快就给支了高招:“邓岭百姓关心啥,咱们就集中宣传啥。”看似朴素简短的回答,深深浓缩着来自驻村书记的“驻村经”,这一下打开了宣讲员张瑜的思路——就从村民最关心的“钱袋子”入手!

“阿姨,飞来大奖莫惊喜,全是人家使的计……”

“大伯,陌生电话别轻信,一提转账就挂断……”

“大爷,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坏人设陷阱……”

……

“这场普法课堂算是真正把民法典知识送到我们身边了。”说罢李婆婆竖起大拇指。

“村民们都信法,遇到问题希望能够依法解决,但对很多法律常识一知半解,说不清楚,出现纠纷双方就只能各执一词。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畅通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李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驻村四年来,如何引进产业,如何改善环境,如何培养人才……这些曾经在李远脑海里反复闪现的碎片化思索,如今,已经拼接成了邓岭村令人赞叹的现实图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